南周對話沈陽市市長呂志成:投資如何“跨過山海關”?
2022年,沈陽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5%。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于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的匹配,通過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責任編輯:錢昊平
沈陽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圖為沈陽天汽模航空部件有限公司的員工正在航空部件生產線上生產。
過去一年,面對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疫情多發散發、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等多重壓力,沈陽經濟穩中有進。2022年,沈陽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5%。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2023年1月召開的沈陽人代會上,沈陽市市長呂志成指出,2023年,沈陽地區生產總值要增長6%以上,力爭“全年新簽約、新落地億元以上項目分別突破2000個和1000個”。同時,呂志成關注城市綠色轉型,提出了“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下降”的新年目標。
對于沈陽而言,航空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強引擎,對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著重要意義。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沈陽擁有共和國航空工業長子——沈飛(即沈陽飛機工業集團)。
站在“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沈陽該如何搶抓機遇、鞏固經濟穩步向好?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沈陽市市長呂志成,就高質量發展及沈陽城市發展的相關問題,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零”的突破
南方周末:2023年你帶來了什么建議?是基于什么考慮?
呂志成:今年我準備的建議是,將沈陽市重點產業集群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該建議基于沈陽在三大重點產業上具備的良好基礎和條件。航空產業方面,沈陽擁有沈飛、601所等重點航空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方面,沈陽擁有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沈陽新松機器人等國內知名研發機構和企業。2022年,沈陽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東北地區“零”的突破。集成電路裝備產業方面,沈陽是全國三大集成電路裝備產業基地之一。
南方周末:對于航空產業,今年沈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全力發展航空航天產業,推進航空航天城建設”。這一部署有何考量?
呂志成:從基礎看,沈陽是新中國航空工業誕生的搖籃,是國家重要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擁有601所、606所、626所等航空科研院所,沈飛公司、黎明公司等知名企業18家,發展航空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近年來,沈陽構建了以沈陽北部航空航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