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政協界別,“口子”已經打開

黨的十八大后,中央專門就政協工作頒發的第一個文件提到,要“優化界別設置,增強界別代表性,更好反映各界各方面愿望訴求”。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蘇有鵬 錢昊平

云南大學校長方精云(左6)入選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環境資源界委員。(云南大學官網/圖)

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新任全國政協委員已陸續抵京,參加為期兩到三天的新任委員培訓。

內蒙古包頭稀土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所儲氫材料研究員李寶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同一界別的新委員們已經見面,一同參加會前培訓,但“自我介紹還沒有開始”。

李寶犬是新增的環境資源界別委員。這次增設是1993年第八屆全國政協增設經濟界別后的又一次重大調整,在此之前,僅個別政協界別的名稱略有調整。

對政協界別進行調整的呼聲早已有之。此次調整,除了新增“環境資源界”外,還將原“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合并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界別。

經過調整,數量依舊保持34個不變。

作為新增的環境資源界85位委員之一,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全國政協界別的每一次優化調整,都是順應當今發展特點的應時之舉”。

彌補短板

2019年,張興贏就注意到界別可能要發生變化。

當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出臺《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專門就政協工作發布的第一個文件,當中提到,要“優化界別設置,增強界別代表性,更好反映各界各方面愿望訴求”。

次年,全國政協開始籌備增設“環境資源界”。

此前政協雖然沒有環境資源界,但全國政協的工作機構中有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2021年3月,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發布2020年工作綜述,當中提到,2020年8月,全國政協主席會議通過人資環委會增補了43名委員,彌補因無對應界別、專業力量相對薄弱的短板,并表示,人資環委會積極推進增設資源環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优衣库2分2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