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道德規范是怎么形成的?

研究人員通過進化模型分析后認為,道德系統之所以還能進化,關鍵還在于它為社會帶來了組織和秩序。

責任編輯:朱力遠

(小塵4x/圖)

今天,合作無處不在。良好的合作能力是適應絕大部分工作的基本條件,即便工作之外,日常生活中“請您配合”的場景比比皆是,以社會公德的名義構成對現代公民的基本要求。但有時候不難發現,配合并不總是對個人最有利的的方式,在一些場合,自私一點的話,獲利更多。亞當·斯密更是在兩百多年前就將自私視為推動社會財富增長的基本動力。然而,放眼世界,道德規范一般都提倡合作,而不倡導一切為了自己。這樣的社會規范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呢?

要知道,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會因彼此合不來而起沖突,而且最后完全可能在付出成本后自己一無所獲卻讓其他人受益。更何況在各式各樣的場景中,與何人在何時何地采取何種方式合作等具體問題,也都影響著合作的開展,看起來也沒有固定答案可以直接套用。作為一個經典的進化問題,生物體在合作這個事情上究竟是怎么進化的,長期受到科學家的關注。最近,德國的研究人員通過進化模型分析后認為,道德系統在人們自私自利的動機普遍存在的情況下之所以還能得以進化,除了它能抑制自私,促進合作,造福群體之外,關鍵還在于它為社會帶來了組織和秩序。相關研究202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优衣库2分25在线